1.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內,既長而寬闊的坑道及水道兩區域,是八二三砲戰期間,動員無數人力、耗費五年時間,才辛苦鑿出這條能夠容納42艘水道小艇進出、迴轉的極大的工程,又被譽為「地下金門」傑作之一。
2.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又稱景蘭山莊,是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湖鎮的一棟宅第,同時為金門規模最大之洋樓,2003年3月31日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3.模範街
金門模範街,是中華民國歷史建築之一,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原名模範街,1979年中美斷交,改名自強街,象徵需自立自強,數年後再改回原名。為丁字形的街道,共有40間。1924年,當時的金門縣商會會長傅錫琪與地方紳士翁同文決定為金門建起一條「足以為模範」的街道,因此前往南洋集資並蓋起這條街道。
4.北山播音牆
位於北山斷崖上的北山播音牆,與馬山觀測所的馬山播音站同為金門戰地時期用來喊話打「心理戰」的設施,用國語、閩南語廣播新聞、宣傳等訊息,每日會播放過去鄧麗君錄製的心理戰音訊。
5.陽翟老街
位於金沙鎮的陽翟老街,過去為金東師駐紮的軍事重鎮,亦是當時軍人娛樂消費的去處。在當年繁榮的商店街上,有電影院、撞球室、澡堂、理髮廳等,但隨著軍隊撤軍,陽翟老街逐漸沒落。有咖啡店及名信片店,是打卡的好地方。
7.歐厝聚落
列為金門傳統聚落之一,歐厝聚落同樣保留下閩南傳統建築群,卻有著更樸實的面貌,以「庫池」為分界,將聚落大致分為上下社,上社以宗祠與二落大厝群為主,下社則屬一落四櫸頭的古厝居多,展現「梳式佈局」的特徵,以達到調節氣溫的目的。
8.古寧頭戰史館
古寧頭戰史館為1984年由金防部司令官宋心濂於任內所建,為紀念決定海峽兩岸對立局面的古寧頭戰役。金防部移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後,於2001年重新開館。館內主要以13幅大型油畫,介紹古寧頭戰役的經過。
9.復國墩觀景台
復國墩聚落則位處金門島最東端,路經傳統古厝聚落後可抵達邊,可看到一些還保留著的軍事工事。這裡沿海為岩岸地形,花崗岩體隆起形成陡峭的斜坡,居高臨下的位置,特別適合設置崗哨。為了防禦敵軍登陸,岩坡上可見遍值葉緣具有鋸齒的龍舌蘭,還有破碎的玻璃酒瓶以混凝土固定在岩石上,形成一整片銳利的「刀坡」。
10.瓊林戰鬥坑道
全長1,355公尺的瓊林戰鬥坑道,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民防坑道,錯綜複雜的坑道密佈於瓊林村的地底下,共有12個出入口,連接著村中的重要建築物,也可通往村外的機槍堡射口,入口就位於瓊林村辦公室的正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