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孩子應該忙他們自己的生活,不想麻煩他們。」
一生都在為子女考慮的鄭佩佩,真的做對了嗎?
年輕時,她一個離異女人獨自帶4個孩子在美國生活。
為母則剛,鄭佩佩不僅要管家里,還要運營店鋪、做主持人,忙到腳不沾地。
家里破產后她為謀生回到香港,甚至落魄到在佛堂借住兩年。
可虧什麼不能虧孩子!
即便日子再慘淡,鄭佩佩依舊「富養孩子」。
小兒子熱愛攀巖、滑雪板等極限運動,她不遺余力支持十余年。
還在小兒子25歲那年送他飛機票,一天100美元讓他用一年多時間游覽5大洲。
然而誰也沒想到鄭佩佩去世才1年多,這個疼愛的小兒子就讓她顏面盡失。
他兩年發起兩次眾籌,5萬美元之后又是5萬美元。
「我失去了媽媽,妻子還得了病,請支援我點錢。」
定居美國的明星后代,不走保險不借錢。
偏偏選擇為美籍媳婦,向普通人眾籌。
看到鄭佩佩小兒子原和玉的操作,才知蔡瀾當初的話有多一針見血。
俠女被困
1969年,鄭佩佩與台灣富商原文通結婚,隨即退出演藝圈的消息震驚眾人。
作為邵氏影業「第一打女」,堅毅、勇敢的俠女「金燕子」。
誰也沒想到她竟會在23歲這個年紀為了愛情,「自毀前程」!
然而鄭佩佩深受當時傳統風氣的影響,忽略外界的看法,堅信自己沒錯。
「女孩還是以結婚為結局,有人愿意娶我,我就趕緊嫁了吧。」
23歲的鄭佩佩踏入豪門,便息影跟隨丈夫去了美國。
可她在那里過的卻不是富商太太的奢靡生活,而是經歷了一場心驚的「噩夢」。
丈夫原文通是幾代單傳,全家都對男丁相當重視。
在丈夫和婆婆的殷切期盼下,鄭佩佩開始了備孕之路。
人生最美的20年,她懷孕8次,最終流產4次,生下4個孩子。
唐人街的華人看到鄭佩佩大著肚子,總要嘀咕猜測是男是女。
好在第4個孩子是男孩,鄭佩佩才得以「封肚」。
懷孕生子本就辛苦,更何況是那麼多次。
這期間鄭佩佩既要管理家中的大小事,還要料理生意上的事。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沒休息過,生孩子的那月也不得閑。
她一邊照顧之前生的孩子,一邊照顧肚子里的孩子,就連小姑子的孩子也要她照顧。
或許外人會為鄭佩佩不值當。
一代女俠,沉寂在生活、婚姻的困頓里,實在戲謔。
可鄭佩佩卻不覺得有虧,因為她身上有女俠的那種好強。
她不是溫柔地依附他人的花瓶,撐起一片天就是對她最大的肯定。
可惜鄭佩佩為這個家的奉獻,終究是錯付了。
生下兒子2年后,丈夫還是選擇了與她離婚。
丈夫留給她一萬美元存款,還有4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婚姻破裂后鄭佩佩總結原因。
「我太好強了什麼都管著他,或許弱一點的女人更討他喜歡,但我裝不來。」
鄭佩佩為丈夫保留了最后的體面,隨后獨自面對生活對一個母親的打磨。
對孩子的母愛
在美國生意破產,又與丈夫分開,鄭佩佩最好的出路就是香港。
1992年,她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地方,想要重拾演藝事業。
可惜這里早已沒有俠女的一席之地,更何況是已經過氣幾十年的俠女。
連房子都住不起的鄭佩佩借住在香港佛堂,生活拮據。
轉折發生在1年后,周星馳誠邀她出演《唐伯虎點秋香》「華夫人」一角。
當時身邊人看到這個無厘頭的角色都勸她不要接,畢竟和她以前的俠女形象相差太多了。
然而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孩子們的養育費,已經不足以讓她思考太多。
上天考驗了這個女人太久,終于給她的人生降下曙光。
因為「華夫人」鄭佩佩成功翻紅,片約不斷,成為黃金配角。
她的子女沾光,也都陸續進入演藝圈。
大女兒原麗淇神似劉玉玲,曾在《三更之回家》里有過客串,只不過活躍時間并不長。
二女兒長相樸素,在《黎明之眼》中有過露面。
老三原子慧最像母親,也是幾個子女中最有名氣的。
她從小學習芭蕾舞、中國舞、爵士舞等多種舞蹈,畢業于紐約曼哈頓的美國音樂及戲劇學院。
原子慧還是港姐亞軍,出演過《男親女愛》《楊門女將》等多部影視作品。
而鄭佩佩對那個千辛萬苦生下的小兒子原和玉,更是精心栽培。
他熱愛各種極限運動,攀巖、跑酷、滑雪板、山地腳踏車等。
這些運動不僅燒錢,危險性也高。
但鄭佩佩尊重兒子的一切決定,不遺余力地支持。
為了開闊兒子視野,鄭佩佩還在他25歲那年資助他去環游世界。
鄭佩佩每天給他100美元,就想看看他怎麼過。
她本以為兒子會捉襟見肘,結果原和玉卻生活的很好,用一年多時間走遍了5大洲。
可在鄭佩佩這種母愛的澆灌下,兒子卻并未成長為如她一般的「俠客」。
求助
「我正在安排一個資助活動,請伸出援助之手。」
前兩天原和玉在社交平台發文求助,準備眾籌5萬美元為妻子治病。
他的美國妻子在2023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這需要一大筆治療費。
24年他就發起過一次,成功籌集了5萬美元資金,可如今又來大家卻不買賬了。
大家紛紛疑惑,難道鄭佩佩就沒為他留下遺產嗎?
即便鄭佩佩的存款晚年用于看病了,沒留下什麼。
可他一個大男人,沒了母親,也不至于需要眾籌。
早年原和玉參加過綜藝,當過演員、做過主持人,可以說是多棲發展,難道一點錢都沒存下嗎?
「美國工資不是很高嗎,為什麼5萬美元還要眾籌?」
「普通人吃飯都困難了,好意思嗎?」
鄭佩佩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想過眾籌,生活相當樸素。
老年的時候為了不麻煩別人,還早早為自己安排了養老院。
他的兒子,卻沒繼承「不要麻煩別人」這一點。
普通人家中有人患病需要錢時,都是賣房賣車,四處借錢。
可他作為有手有腳且有名氣的人,掙錢比普通人容易得多,選擇的卻是動動手指發起眾籌。
很多網友一針見血指出,「掙錢太累,借錢要還,不如眾籌來錢快,直接白得」。
原和玉有千萬種方式得到5萬美元治病,自己掙、變賣資產……
退一萬步說,他還可以向3個姐姐、媳婦一家、或者早已離開他的富商老爸借。
這麼多人在美國不借,卻選擇向普通人眾籌,自然不被理解。
眾籌發出后幾天,原和玉連1萬美元都沒籌集到。
如果鄭佩佩在天有靈,看到40歲的兒子如此這般,不知作何感想。
蔡瀾回憶鄭佩佩時曾說,只知道她頂下一家人的生活,沒聽說過她先生做過什麼。
蔡瀾對此欽佩不已,但同時也為鄭佩佩感到遺憾。
「她的一生好像都在為別人而活,為丈夫、為子女。」
鄭佩佩將自己活成了女強人,女俠,她擋住了所有風雨,護住了這個家。
承歡膝下的孩子沒經歷過挫折,也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今她去世了,這個家沒人頂了,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兒子一遇到點事,想得不是自力更生,自己解決,而是嘴一張開始求助。
自己都不努力,又怎麼能奢望別人幫助你呢?
那樣無私的人,或許只有母親。
結語
再艱難的環境,似乎都無法擊倒鄭佩佩,她挑戰一個又一個難關,勇敢自信地過了一生。
對比鄭佩佩,她的子女是極其幸運的,有這個母親頂在前面,他們沒怎麼遭受生活的考驗。
如今他們也已為人父為人母,希望幾個人能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要丟了母親的臉。